2月28日晚,市區一家養老公寓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逝者家屬、鄭州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工作人員和漯河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共同見證下,完成逝者陶源的遺體捐獻。
陶源出生于1981年,是一名肌無力患者,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輪椅上度過。雖然身體被束縛,但她一直坦然面對病情,堅強生活,并主動要求去世后把遺體捐贈給醫療科研機構做研究,為其他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3月6日,記者采訪了陶源的妹妹陶寶(化名)。“雖然早就預料到這一天會到來,也知道對姐姐來說是解脫,但真正面對的時候,心情依然很糟糕。”陶寶說。
陶寶家在嵩山路中段,與姐姐相差12歲。從她記事開始,姐姐就已經無法正常行走。
“聽父母說,姐姐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肌無力癥狀,走路容易跌倒、渾身沒勁兒。那時候,爸爸媽媽帶她跑遍了各大醫院,但一直找不到病因。”陶寶說,當時醫生認為姐姐會隨著病情發展導致臟器衰竭,可能活不過18歲。后來姐姐的肌肉也開始萎縮,小學畢業后就一直待在家里。
在媽媽的悉心照料下,陶源生活得很好。在雙手還能自如活動的時候,陶源特別喜歡畫畫、做十字繡。有個親戚還經常去圖書館幫陶源借來不少書籍,她的大量時光在閱讀中度過。
為將來打算,父母在陶源12歲的時候生下了妹妹陶寶,希望姐妹倆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互相照應。姐妹倆住在同一個房間,陶寶小時候,姐姐會幫她輔導作業。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妹妹就是姐姐的“左膀右臂”,幫姐姐翻身、起床,帶姐姐去衛生間、洗漱。
2006年,媽媽因癌癥去世,當時陶寶只有13歲,正上初二。此后,她和爸爸承擔起照顧姐姐的重任。姐姐也充當了媽媽的角色,對妹妹進行心理疏導和關懷。陶寶初中畢業后考入漯河醫專,除了離家近,也是想多學一些醫學知識,幫姐姐查找病因。
“我曾經在課本上看到一些關于肌無力的介紹,還和父親探討姐姐的病情。但重度肌無力在醫學上是不治之癥,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對她進行更好的照顧。”陶寶說,全家都希望姐姐有朝一日能痊愈,回歸正常生活。
大學畢業后陶寶在市區一家醫院找到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姐姐。
2022年,父親突發腦梗死導致偏癱,靠保姆和家人照顧。由于工作變動,陶寶也去了重慶??吹郊依锏那闆r,陶源強烈要求去養老公寓生活,以減輕家中負擔。
此后,雖然分隔兩地,姐姐依然是妹妹的最大牽掛。她們約定每天早上起床和吃飯時間通電話,一起聊當天的感受,說一些有意思的話題。妹妹至今沒有結婚,姐姐為此經常擔憂。
“過去家中安排相親,我的條件就是希望男方能夠同意我帶著姐姐一起生活。這兩年外出工作也是想拼出一番作為,然后將姐姐帶在身邊。”陶寶說,姐姐就是自己這輩子最親近的人,這種互相依賴的感覺無可取代。
2022年7月的一天,姐妹二人聊天時,姐姐提出想在自己去世后,把遺體捐獻給相關醫療機構用于研究,查找病因和醫療辦法,以便能幫助此類患者解除痛苦。“雖然姐姐從未出過遠門,但她思想并不封閉,對很多事有自己的見解,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陶寶說,姐姐頭腦一直很清醒,能清晰感受到身體的每一點變化,也預感到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終點。“她或許是想通過遺體捐贈這種方式為社會作點貢獻,在這個世界留下一點兒來過的痕跡,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陶寶說。
陶寶開始不同意姐姐的想法,但架不住姐姐多次要求,無奈,陶寶將此事與親戚們商議,最終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23年年初,在親戚們的幫忙下,陶源通過申請辦理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手續。
在生命最后的半年里,陶源的病情已經很嚴重,每說一句話就要用很長時間喘氣,吐字不清晰,吃飯也越來越困難,經常連續昏睡十幾個小時。為了不讓大家擔心,她不讓妹妹將自己的病情告訴家人和親戚。
2月28日下午5點,陶源因臟器衰竭,在43歲的春天里走完了短暫的一生。當天晚上,她的遺體被鄭州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接收。
陶寶說,每每想起與姐姐相處的時光,她的音容笑貌總浮現在眼前。“我感覺姐姐并未離開,她已化作今年春天里最美的一道光,激勵著我好好生活下去。”陶寶哽咽著說。
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黨從宇介紹,陶源是今年我市第一位完成遺體捐獻者。她一生都在與病痛做抗爭,去世后以這種方式為社會的進步作出最后的奉獻,她的勇氣、決心和高尚的情懷值得所有人尊重。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